1957 - 1970
- 1957
- 1958
- 1959
- 1960
- 1961
- 1963
- 1964
- 1965
- 1966
- 1970
本會創辦人戴大偉先生(Mr. David Taylor)是位傳教士,他在調景嶺山傍建造了一石屋居住,不久即發現兩名無家可歸的少年睡在他的屋簷下,戴先生收留了他們並且陸續有更多少年求助。
成立一個諮詢委員會負責服務發展及籌募工作。初期缺乏政府資助,本會經費皆向本地及海外基督教教會和公益團體募捐。
在英國教會協會資助下,位於調景嶺、可容納60人的院舍建築工程竣工。而其中一位最早入住的學生名叫馬可,他因努力供養仍在中國內地的兄弟姊妹積勞成疾而去世。為了紀念他的事蹟,院舍取名為「馬可紀念之家」。這是本會創辦的第一所兒童院舍。
第一屆執行委員會成立。制訂了會章,確立目標,初期取名為「調景嶺學生輔助社」。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基督化的家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機會,直至他們完成學業或能出外謀生。
戴大偉先生(Mr. David Taylor)接受委任為全職總監,而海外委員會亦相繼設立於澳洲、英國及美國等,為籌募經費而努力。荷蘭革新會亦在此時對本會給予財政上的支持。
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成為會員。
正式依據信託人法團條例成立為信託人法團。
有鑑於會內部份兒童因著年齡、缺乏正規小學教育或學習困難而未能適應正規學校生活,於是萌生成立一特殊院舍的構想。一位員工無意中在石壁水塘附近發現了幾間被建築堤霸工人所棄置的小屋,於是向政府申請利用這些小屋作為該特殊院舍之選址,最後得到政府批准,石壁宿舍因此誕生。
因著荷蘭革新會的資助,位於觀塘可容納110名男童的宿舍建成,並取名荷蘭宿舍以表揚該會對宿舍的支持。
英國科芬特里總堂贈與本會之第33個鐵釘十字架。此十字架象徵該總堂與本會基督團契精神。
本會社會服務開始獲社會福利署及香港公益金資助。
1971 - 1980
- 1971
- 1972
- 1975
- 1977
教育署批准於石壁宿舍開辦一所附設學校,以滿足宿舍兒童在學習上的特殊需要。
東灣學校首座課室正式啟用。
東灣學校正式成為教署資助的特殊小學。
東灣學校新翼白普理樓正式揭幕,此樓由白普理信託基金資助興建。
1981 - 1990
- 1981
- 1982
- 1985
- 1986
- 1987
調景嶺學生輔助社易名為香港學生輔助會,標誌機構發展進入另一新階段;而此階段以服務的多元化發展,以及更為重視問責和專業水平提升為標誌。
東灣學校首座女教師宿舍茱莉安娜小築由荷蘭駐港總領事忠史秋騰先生主持揭幕禮。
本會25周年感恩崇拜假聖約翰大教堂舉行。
在華僑日報救童助學基金的資助下,東灣學校的助學亭揭幕。
全港九個女獅子會聯合贊助興建石壁宿舍遊樂場。
與馬可紀念之家毗鄰之小屋因火災而燒毀,後有賴該院義務護士露薏絲女士籌得大部分款項資助購入該屋及加以修建,以供院童康樂活動之用,故該康樂室命名為露薏絲屋,並於5月舉行開幕禮。
社會福利署署長黃錢其濂女士於10月28日探訪本會轄下之荷蘭宿舍。黃署長讚揚本會的住宿照顧服務有助解決本港之青少年問題,能積極協助宿生改善行為問題及發展潛能,健康地成長
1991 - 2000
- 1992
- 1993
- 1994
- 1996
- 1997
- 1998
- 2000
東灣學校獲得莫羅瑞華信託基金及白普理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擴建校舍。
東灣學校正式易名為東灣莫羅瑞華學校。
因政府在80年代開始重新發展調景嶺區,馬可紀念之家由調景嶺遷至將軍澳景林邨景桃樓的現址。
同年9月本會新成立位於將軍澳厚德邨的第一組兒童之家啟用,共提供宿位24個。
位於將軍澳厚德邨第二組兒童之家在年初投入服務。
第三組位於樂富邨的兒童之家亦正式啟用。
執行委員會通過本會服務宣言及價值取向,正式成為本會服務的座右銘和服務方針。
出版專業書籍《兒童住宿照顧服務-香港經驗》,是當時首本以住宿院舍服務為題的參考書,藉此引起同工對此服務模式有更多的反思。
因應社會需要,荷蘭宿舍開辦「職青服務」及「深宵流連青少年支援服務」。
荷蘭宿舍開辦「急援照顧服務」。
2001 - 2010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出版宿生奮鬥故事集《今天不回家》。
政府津貼全日制小學 「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正式投入服務。
全日制幼兒園「寶達幼兒園」正式投入服務。
因應社會環境需要及社福界眾多變革,本會重檢並重組本會的抱負、使命和價值觀。
正式開辦寄養服務,兩間位於將軍澳的兒童之家轉為20個寄養服務名額。
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天水圍家庭需要研究」並發表報告。
開展本會第一項社區服務 – 「家庭能量 - 天水圍家庭效能發展計劃」,透過小學及學前教育的社區網絡,為天水圍及元朗的家庭提供家庭支援服務。
開始為本會住宿服務的宿生提供臨床心理服務,提供心理評估、輔導治療,也提供個案諮詢和精神健康指導。
增設日間兒童之家及日間寄養服務。
「家庭能量 - 天水圍家庭效能發展計劃」支援區內幼稚園 / 幼兒園,為他們提供老師培訓、家長教育工作、輔導服務及個案諮詢服務。
由S.C. Liang Charitable Trust 資助的家庭能量資源中心正式投入服務。中心主要提供親子書籍、輔導及臨床心理學服務。
因應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工作局的邀請,為一新落成的澳門兒童院舍提供顧問服務。
因應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工作局的邀請,為所有澳門兒童院舍提供員工培訓。
2011 - 202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得到中銀暖心愛港基金資助,家庭能量 - 天水圍家庭效能發展計劃正式開展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予天水圍幼稚園,全面照顧幼兒在幼稚園的成長需要。
在政府獎券基金及社會福利署支持下,荷蘭宿舍剛完成大維修工程,整個項目耗資一千多萬,為宿生提供了一個更理想和清優的居住環境。
與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進行「天水圍幼兒家庭需要研究」並發表報告。
本會執行委員會決定參加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在2013年《施政報告》內提出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本會己向社會福利署提出重建位於觀塘的荷蘭宿舍,將之發展成多層高的樓宇,以便有更多空間開辦適切的社會服務。
家庭能量與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合辦「啟步」兒童成長課程,為兩至三歲幼兒提供早期訓練,及幫助家長學習親職管教技巧。
家庭能量得到公益金資助,為天水圍6間幼稚園提供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
「家庭能量 - 天水圍家庭效能發展計劃」的服務已跳出天水圍區,故服務正式易名為「家庭能量」。
從創會至今,本會一直以信託人法團註冊營運。由於社會環境變遷及公眾要求日漸提高,本會於2014年11月1日,根據香港公司條例註冊成立「香港學生輔助會有限公司」。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4億850萬元,給予本會進行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及石壁宿舍的重置計劃。
由米雪、林韋辰、魏秋樺、馮素波、劉錫賢、吳浣儀、曾偉明、董敏莉、Kellyjackie、姜皓文等主演的舞台劇《誰來愛我》於2017年8月9、10及11日假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公演。一連三場舞台劇已圓滿結束,三場總入場人數近3,000人,場面熱鬧。
馬可紀念之家獲得獎券基金批准撥款一千五百萬進行大維修。
「孺樂童盟」慈善音樂會已於5月6日在香港理工大學圓滿舉行,為「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及石壁宿舍重置計劃」籌募善款。當晚全院滿座,聲藝精湛,觀眾口碑載道。
7兒童之家大翻新順利峻工。
「家庭能量」聯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成功申辦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第二階段)」的半隊社工服務隊,為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服務,計劃名稱為「同心牽小手幼稚園社工服務隊」,服務會由2019年8月1日開始,為期兩年半。
經過長達三年的施工期後,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及石壁宿舍於10月底由大嶼山石壁搬往屯門旺賢街的新址。在屯門開校之初,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共有10班,包括7班小學及3班中學;而石壁宿舍則有6個家舍,每家舍18個名額,即共108個男童。
「家庭能量」聯同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成功申辦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第三階段)」的半隊社工服務隊,為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服務,計劃名稱為「『閃耀同行』學前駐校社工服務計劃」,服務會由2020年8月10日開始,為期一年半。服務繼續秉承及發揚「家庭能量」的服務理念,以及早識別及介入的手法,讓有需要幼兒家庭盡早得到服務,以減少家庭暴力風險,保護兒童及協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