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為心 薪火相傳

梁啟業 (阿O), 在1989年入住當時位於調景嶺的馬可紀念之家,後在其他社福機構的兒童之家擔任宿社家長。2012年,他更創辦了一個免費幫基層小朋友補習的計劃「一團火」。

阿O的媽媽有情緒病,她患有思覺失調及強迫症;爸爸要在工厰工作,他自小就跟著媽媽在旺角的街頭流連、執荒及露宿,那時他仍就讀幼稚園。直至一天,有位社福機構的社工在街頭遇見他,看見他骨瘦如柴,就讓他在社區中心食飯、沖涼。後來社工將他的個案轉介到社會福利署,在他小三那年,他和比他年長一年的哥哥一同被安排入住當時位於調景嶺的馬可紀念之家,在宿舍渡個了四個年頭。

 

阿O首天入住馬可之家,苦樂參半:「以前我是個『街童』,每天自己返學、放學,食無定時,有時甚至三餐不繼。生活無王管,感覺很自由;但入住馬可紀念之家後,要學習刷牙、洗澡、吃飯等自理能力,而且生活變得很有規律,作息有序,凡此種種,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我要花時間慢慢適應。但我記得我第一日入住宿舍時,洗澡後、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感覺無比舒暢。」

 

宿舍生活點滴

以前馬可紀念之家附近有泳池、球場,不少宿生都愛去那裏游水和踢足球,為他們留下不少難忘的回憶。而且,宿舍每年都會舉辦多姿多彩的活動,藉此發掘宿生的潛能。但性格文靜的阿O卻對這些活動興趣缺缺。阿O分享:「但我無論讀書抑或運動都無樣精,所以但凡與競技有關的活動我都很少參與,更多的時間是自顧自地在宿舍砌Lego, 又或坐在球場一角睇波,因為我喜歡靜下來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自得其樂。」雖然如此,阿O卻難忘他小五那年的暑假,在宿舍導師推薦下,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港日兒童交流計劃」。那次是他首次離開香港,親身體驗其他地方的生活文化。

  

馬可紀念之家在搬遷前位於調景嶺,宿舍附近有泳池、籃球場等設施

阿O自小就缺乏家庭的照顧及溫暖,在入住舍宿時,導師卻填補了他在這方面的缺失。「我自小性格就很膽小,但馬可的導師們都很有愛心,我在他們身上找到一份安全感。我最難忘黃sir (黃木光,現為馬可紀念之家的助理院長),他當時是我的家舍導師,他平時樣子很惡,但我覺得他特別錫我,對我特別偏心。聖誕節時特別開心,除了會大伙兒吃聖誕大餐,導師們亦很有心思,會靜悄悄把聖誕禮物放在床頭,給我們送上意外驚喜。」

 

家舍的導師和宿生會經常一起晚禱及唱詩,不知不覺把信仰的種子撒在阿O心中。「在我快要離開馬可紀念之家時,對將來忽然有種莫名的恐懼,結果跟當時的宿舍導師返教會,一直到現在。信仰令我心中充滿平安的感覺,將過去的恐懼和空虛感一掃而空。」阿O在小六畢業後離開宿舍回家居住,但家中的情況沒多大改善,依舊一屋都是垃圾,垃圾堆到上天花。阿O升上初中時,朋友不多,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收音機」。

從宿生到家舍家長

到他26歲時,他踏足另一所兒童之家,不過這次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家舍家長。透過工作,身分的代入,了解家舍導師每日所面對的挑戰及所付出的一切。阿O憶述:「宿舍的導師每日都教導我要如何過有規律的生活,但原來導師們的生活反而最沒有規律。導師們除了要輪班工作,每天也要為宿生打點好一切,才能停下來休息。凌晨1時才就寢,清晨5時又要起床,比宿生們更晚睡,更早起。導師們每天也在和時間競賽,要安排整個家舍約20多位宿生溫習和玩樂的時間,要教導他們如何妥善規劃和安排自己的時間,從中讓他們學習自主性。萬一遇有突發的事情,家舍的宿生吵架、打架、或鬧情緒,家舍導師便要第一時間處理。」曾經是住宿兒童,作為過來人,更明白宿生的需要:「有規律的生活固然重要,但我並非想孩子每天都過著公式化的生活,而是希望他們在宿舍中學慢慢學習及成長。我更想讓他們在宿舍找到安全感,知道導師並不是他們的敵人,大家是站在同一陣線,一同面對種種困難。」

創辦「一團火」義補計劃

回看阿O的職涯,他過去曾在不同的機構任職,但不難發現他獨愛與年青人有關的工作。他於2012年創辦義補計劃「一團火」,在facebook上宣傳,號召社會各階層人士為基層學生免費補習。今年年初,阿O更辭去在教會的工作,全身投入「一團火」的工作中。義補計劃是透過每星期一次,每次兩小時的專科 (英、數) 補習,幫助基層的小學生。補習以小組形式進行,補習的導師全是義務的熱心人士,當中有的是專業人士,有的是大學生。迄今義補計劃共開了13班,已有百多名兒童受惠,逾百名義工亦得著助人的快樂。

這項計劃看似一呼百應,但實行起來殊不容易。他除了在網上宣傳外,還組織義工在街頭擺街站、張貼海報及借用補習場地。阿O表示:「補習只是手段,『同行』才是目的,希望通過定期補習,陪伴基層小孩成長。小學生升讀中學後,我仍會趁暑假組織宿營活動,又或者定期舉行聚會,繼續做他們的『同行者』。」

  

義補計劃的義工每星期都會為基層學生免費補習   阿O四出召募熱心人士加入義補計劃的行列    

 

阿O表示,他現在開始在大專院校巡迴做宣傳,希望組織一群熱心、肯承擔的大專生,在每間院校成立義工小組,透過行動及實踐,幫助弱勢社群。「我想透過義補計劃,幫助基層兒童,希望他們成為明日領袖或知識分子,能夠靈活變通,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做個對社會有承擔的人。除了灌輸他們書本上的知識,我更加希望能夠教導他們一些社會技能,擴濶他們的視野和人脈網絡,以生命影響生命。」在阿O身上,除了看到「一團火」外,更看到甚麼叫「白白的得來,白白的捨去」。

 

 

 

梁啟業小檔案
1989年 入住馬可紀念之家至小學畢業
2007年 播道兒童之家宿舍家長
2012年 發起「一團火」義補計劃 

(內容節錄自2017年12月 第30期 通訊)